《我走了》——
我走了,我还活着,
朽而沃若,似一粒种子破胸,比一滴水珠畅想,
泥土里聚集力量,空气中尚存清氧,
谁怂恿我努力而为,谁把控我生命续延。
我走了,
无须作祭奠,无须泪挂腮两旁,无须那一纸挂墙告悼文,
请忘掉我吧,泥巴或白雪,
一切都回归土地,我从这土地生长……
这是何家庆教授生前所做的一首诗。
何家庆教授生前照(图片来源:新安晚报)
生前清贫,身后简洁!
生前清贫,身后简洁!10月19日晚,“魔芋大王”、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在合肥去世,享年70岁。10月21日上午,“魔芋大王”、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何家庆遗体告别仪式在合肥举行,没有挽联、没有隆重的仪式,一个生前照片集锦、一首生前所作长诗《我走了》,何教授就此与大家作后的告别。
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曾经自费扶贫大西南,历时三百多天,行程三万多公里,推广魔芋栽培技术的“魔芋大王”,近年来致力于“栝楼扶贫”,自费走遍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等省。
扶贫,直到生命尽头!
何家庆教授生前照(图片来源:新安晚报)
扶贫,直到生命尽头!哪怕在生命的后一刻,何教授也倾其所有,守护自己一生的信念,按照何教授生前遗愿,逝世后把眼角膜捐献给山区贫困孩子,帮助孩子恢复光明。
(图片来源:安徽画报)
为了帮何教授后的愿望,19号晚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安徽省红十字眼库主任、合肥普瑞眼科医院角膜库主任屈志国带上何老生前的愿望,踏上寻找合适受体的道路,“因为角膜保存时间有限,在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受体,是我们能为何教授做的后的事情。”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在追寻光明的路上,争分夺秒,时间就是希望。
大爱,助两名眼疾孩子再见光明!
媒体报道、社会关注、爱心人士转发,经过多方努力,终来自淮南的17岁男孩小孙和来自六安的14岁男孩小李符合受捐条件,10月24日,在合肥普瑞眼科医院由江淮名医付玲玲院长主刀为两个孩子进行了深板层角膜移植手术。
(图片来源:合肥晚报)
从早上8点多到中午11点,两台手术,近3小时,手术的很。“何教授的故事广为传颂,作为一家专业的眼科医院,我们很荣幸能为何教授后的愿望。两个孩子都是圆锥角膜,我们采取的是深板层角膜移植,深板层角膜移植是一种有效去除病变的角膜基质层组织,再移植供体角膜组织的手术方法。深板层角膜移植有利于移植片与角膜植床贴合,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江淮名医、合肥普瑞眼科医院院长付玲玲表示。
手术前一天
17岁的小孙来自凤台农村,去年在我院做的左眼角膜移植手术,这是小孙第二次来到合肥普瑞眼科医院,接受右眼角膜移植手术。自打发现小孙眼病以来,小孙的妈妈放弃了工作在家照顾小孙,一家重担全压在小孙的爸爸身上。
“去年做了左眼,一年的时间,我们一直在等待,等待合适的角膜。”小孙的妈妈介绍说。
一年多来,一直和合肥普瑞眼科的医生保持联系,“得知何教授的事情以后,医院时间联系我们,就这样,孩子的右眼也得救了,感谢何教授的大爱,感谢合肥普瑞眼科医院。”小孙的妈妈激动的说。
可怜天下父母心,和小孙一家一样,当小李的父母知道年仅14岁的孩子查出双眼圆锥角膜时,一时间也是难以接受。看着懵懂的孩子,小李的父母强忍难过,打起精神,到处寻找的办法。
术前检查小李的妈妈一直陪伴左右(图片来源:安徽画报)
机缘巧合,小李的爸爸在朋友圈看到何教授的新闻,确认孩子符合受捐条件后,随即带孩子来到了合肥普瑞眼科医院。" 从确诊需要接受角膜移植,到实施移植手术,我们仅仅用了 12 天,这都多亏了何教授。" 小李的父亲说,何家庆大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让他无比敬佩," 在我百年之后,如果我的角膜还可以用的话,我也会把角膜捐赠给社会,要让何教授的精神得到传承。"
台手术结束,第二台手术即将开始(图片来源:合肥晚报)
一生布衣,一生扶贫,
离开后,
仍旧用自己的后的方式
照亮“视”界,
温暖他人。
致敬何家庆教授,
愿您天堂再无病痛,
一路走好!